主席的話 -鍾姍姍博士
執筆本文之際正值2022年初,蔬菜價格飆升至平常的三至四倍。這一波價格上漲起因為眾多跨境司機受新冠肺炎感染,致使供應中斷。相信很多人會疑惑,為何我會在文章開頭提到蔬菜價格上漲?此問題看似跟環境沒有關係,但我卻看到環境問題和是次新冠疫情的共通點。
2022年初新冠疫情在港以幾何級爆發,原因之一為農曆新年假期的大量跨家庭聚會(Wang與 Chow,2022),即使政府已再三呼籲公眾應避免家庭聚會。相似地,前所未見的全球地表溫度上升,其中的一個原因也是由於很多國家一直沒有減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及對經濟增長的痴迷,即使氣候專家和環保團體早已再三警告人類:地球正瀕臨超過攝氏2度之安全線。
因此,不論是新冠病毒還是氣候變化,問題持續的緣由,非因人類不懂解決方法,而是不知怎樣才能令大家可以齊心一致。
氣候變化的不良影響已顯而易見,我們預計來自中國和世界各地的糧食供應將變得越來越不穩定,甚至中斷。如果極端惡劣天氣更頻繁地發生,更有可能會破壞公共設施,或者至少會破壞正常的運輸網絡,而這正正是導致 2022 年初蔬菜供應短缺的原因。
現時,全球地表溫度相比起前工業時代已升了至少攝氏1.1度以上,和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定下之安全線,只有少於攝氏0.4度之差。更令人擔憂的是,新冠疫情不但未使全球能源消耗下降,反而令其上升,因為許多國家選擇與病毒共存,並拒絕進一步封城/國。2021年12月,長春社聯合香港大學合辦了一個有關氣候變化的工作坊。工作坊嘉賓香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先生表示政府一直致力提升香港氣候應變能力,並會推行多項適應措施。然而,這次意料之外的蔬菜價格上漲,除了凸顯了香港政府當前應對氣候變化後果的能力不足,也向所有香港市民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息:僥倖並不存在於這兩起人為災難中。反而,只有我們大家齊心協力改變以消費為主的信念、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才會為這一代和未來世代帶來希望。就讓我們堅持把握這最後的最佳機會作出有意義的改變吧!
參考資料
Wang, W. and Chow, C., 2022, 19 large clusters emerge from cross-family gatherings, The Standard, 9th February, p.2.
總監的話 - 蘇國賢先生
一年過去但全球疫情依然嚴峻。如所有香港人一樣,長春社也習慣了在疫情的新常態下繼續前進。我們沒有停下步伐,反而在理事和同事們的努力下,希望作出更多新嘗試。讓我在此向大家報告一下我們過去一年的工作。
有到過青衣或掃管笏郊遊的朋友,有沒有遇到過長春社的同事?因應越來越多市民到郊外活動,長春社參與了環保署的「環保行山禮儀」項目,在青衣和掃管笏的行山熱點,向市民推廣山野無痕和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習慣。
生物多樣性保育方面,我們在大嶼山保育基金的資助下,開展了大嶼山大澳和䃟頭村的保育工作。兩個項目的共通點是均以生態系統功能和社區關係為基礎。前者我們與香港都會大學,就大澳紅樹林系統對由棚屋直接排出的生活污水的淨化功能作深入研究,了解紅樹林的生態系統功能。而䃟頭村的項目則是由村民主動找環團合作,為村旁不斷受挖掘貝類和因周遭基建發展,導致物種正不斷減少的泥灘生態,找出可持續利用的出路。
此外,長春社得到滙豐銀行慈善基金支持,一同開展香港第一個電動復康巴士試驗計劃。在這三年計劃中,我們會先找出提供復康巴士服務的非牟利社福機構以作為合作夥伴。然後,項目專家會檢視相關的行駛路線、停泊和充電安排等並作出建議,從而會全額資助和度身打造合適的電動復康巴士和充電裝置。我們會監察和記錄電動復康巴士的表現和用者的意見,並把經驗製成參考指引,促進社福界一同走向零排放的目標。
在較早前向大家報告,位於深水埗南昌,由香港賽馬會撥款興建的香港第一個城市林務教育中心雖然在疫情和複雜的施工環境的影響下有所延誤,但團隊仍不斷努力,務求在2022年內正式開幕,並啟動有關社區教育工作。
最後,我們在其他領域的工作,如政策倡議、保育個案的跟進、環境教育和社區環保工作等從沒鬆懈。我們品牌及發展隊伍的同事在疫情下更積極用心利用不同社交平台來加強和各界的溝通。我們承諾,就算在「疫境」下,面對多大的困難,長春社會繼續與社區及社會各界合作,以履行我們的使命,邁向我們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