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2018年8月29日
2018年8月29日
海上各界聯署表示反對主張以填海增加土地供應
進行任何填海計劃前,應先進行海洋空間規劃
我們是一班依賴海洋維生,以及熱愛海洋的人士。海洋是我們珍貴的天然資源,對香港生物多樣性、孕育漁業資源、進行商業活動及發展休閒漁業以維持市民生活質素等等起著重要作用。我們反對當局在欠缺全面規劃的情況下,純粹從增加土地供應以應付房屋需求的角度提出填海建議。我們的意見如下:
- 大嶼山水域-特別是龍鼓灘附近一帶海岸,是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海上基建工程及發展的壓力使海豚數字在過去十年急跌七成,幼豚目擊率屢創新低。若於龍鼓灘發展填海項目,勢將海豚逼向海上交通頻繁的龍鼓水道,大大增加船撞風險。此外,龍鼓灘的天然海岸線是多個海洋物種的育養場所,填海會摧毀天然生境,帶來不可逆轉且無法復原的破壞。再者,政府有計劃把龍鼓灘填海釋出的土地用作工業及其他用途,包括可供特殊工業使用,然而卻未有考慮該些工業有機會帶來的累計空氣污染,此草率舉動將威脅龍鼓灘村及下白泥村的村民健康,罔顧市民福祉。
- 香港於2012 年底開始實施禁止拖網捕魚,以建立健全和可持續的漁業。可是當局現打算填海最少1,500 公頃,結果將會導致大量漁場消失,令更多漁民生計受影響,甚至退業,直接及間接地收窄漁業發展空間,與可持續的漁業理念背道而馳。漁業曾於香港盛極一時,現時漁業式微,其中一個主因是無間斷的沿岸發展,導致大量天然海岸線消失,摧毀海洋生物賴以繁殖、育苗及覓食的場所,填海會令現時漁業更雪上加霜。此外,人工造地有機會影響水流流向速度,使沉積物堆積,或污染物不易被沖散,對海洋生態帶來長遠影響。
- 政府的「5 加1」填海選址方案,只有小蠔灣、馬料水及中部水域的部分填海用地會作住宅房屋用途,其他選址將會作工業、休閒、運動之用。藉填海解決房屋需求的說法,實在有誇大之嫌。另一方面,市民現時無法得知公私營房屋的比率,究竟填海用地能提供多少房屋單位予基層家庭,以及政府如何紓緩這些填海地區因交通及跨區就業帶來的基建和經濟壓力,實在不得而知。
- 海洋是我們共同擁有的空間和資源,為公眾帶來莫大裨益,政府若在未有全面妥善規劃及分配之先就填海造地,最終只會帶在水質污染、喪失生境地等環境問題。現時的海洋資源未有得到策略性規劃,保育和發展之間存在重大矛盾。為保護珍貴的海洋環境及配合社會發展需要,政府應落實海洋空間規劃,包括在沿岸及海洋環境進行基線評估,以決定哪些區域需要保護,哪些可作發展或重點使用。
填海最少會用上10至20年的時間,於拍板選擇填海作增加土地的選項前,政府應立即先為香港海洋空間和資源分配作出縝密的規劃,使發展保育兩相容。
發起聯署團體(按英文字母排列):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鯊魚項目總策劃鄺力存博士
BLOOM Association (HK)
Breakaway Luxury Yachting
長春社
潛水歷險會
環保生態協會
地球之友
綠色和平
綠色力量
旅行家
香港漁業聯盟
龍鼓灘村代表劉威平
鯨豚生態研究所香港大學賈力誠副教授
聖安德魯斯大學海洋哺乳動物研究組總監及高級研究科學家布蓮詩博士
Living Islands Movement
Nextwave Yachting
Simpson Marine
鯨豚生態研究所香港大學陳釗賢先生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
鯨豚生態研究所香港大學何炫樺先生
香港大學薛綺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