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2016年6月26日) 7名來自多個環保和關注團體的成員,今日登上計劃填海作東大嶼都會的交椅洲,掛上一幅長40米,闊3米的大型橫額,抗議政府帶頭破壞程序公義,向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展示本應年底才公布的大嶼山發展藍圖模型,當中更包括東大嶼都會計劃及其大型策略性道路系統,惟政府在公眾諮詢期間卻未有公開該模型。多個團體同時發表聯合聲明,強調現時東大嶼都會和策略性道路系統的建設沒有得到充分的理據支持,很可能成為新一個「大白象工程」,政府應撤回現時在立法會工務小組的「中部水域人工島策略性研究」撥款申請。
發展局在5月22日的「局長隨筆」率先回覆,指「相關模型只是用以輔助說明大嶼山發展的概念,並非定案」,其後局方回覆守護大嶼聯盟的查詢時,又指「在今年1月至4月舉行的大嶼山發展公眾參與活動的公眾論壇及諮詢會上,由於參與人數眾多,展示實物模型在此情况並不適合,故我們選擇以投影片配合詳細講解」。發展局的解釋極為牽強,該模型已清楚展示東大嶼都會的整體樓宇佈局、道路網絡、填海範圍等重要資料,而模型在大嶼山發展公眾諮詢的過程從來沒有向公眾公開,是嚴重剝奪公眾的知情權。
政府最近在立法會工務小組提交最新的文件,仍無提供充分的資料證明此發展項目的需要,如香港是否需要第三個核心商業區和東大嶼都會與解決未來房屋供應的關係,加上政府亦沒有全面考慮發展棕土、短租及閒置官地等其他較佳的方式來增加土地供應,反映政府推行東大嶼都會計劃的理據薄弱。計劃涉及大規模填海和多項大型基建,將會成為香港史上最昂貴的「大白象工程」。
東大嶼都會需要進行大規模填海工程,對海洋生態和水質造成極大影響,而策略性道路系統則會入侵郊野公園和許多生態敏感地區,為南大嶼山、梅窩等帶來龐大的發展壓力,並會增加在附近水域航運的船隻流量,危害漁業資源。
在缺乏任何數據及研究支持下,東大嶼都會計劃不應草率上馬,團體促請政府應撤回正在立法會工務小組的「中部人工島策略性研究」撥款的申請,並應提供充足的資料,如全港土地資料庫和東大嶼都會與解決未來房屋供應的關係,以回應市民的質疑。這樣政府和民間才可再次合作,大嶼山才可走向可持續發展。
多個環保團體和關注團體亦發起網上聯署平台(網址:https://goo.gl/vMxQLe),鼓勵公眾直接將網上意見書傳送至發展局。團體同時呼籲立法會議員及擬參選來屆立法會選舉的候選人簽署「反對東大嶼都會計劃」約章,爭取他們支持擱置東大嶼都會計劃及中部水域人工島策略性研究撥款。
聯署團體(依筆劃序):
本土研究社、守護大嶼聯盟、長春社、城西關注組、香港海豚保育學會、香港觀鳥會、創建香港、綠色力量、綠色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