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開始,是時候總結去年的舊衣回收量。每當看到數字時,總感到驚訝,亦感嘆香港人的浪費。
於2011年至2017年期間,長春社每年收到的舊衣量有增無減,2016年更急劇上升,由2011年至2015年的平均每年333噸舊衣回收量,升至2016年的超過400噸,2017年更達至450噸。短短2至3年便上升了100噸舊衣,可見港人棄置衣物的情況愈趨嚴重。
相信此現象主要是源於速食時裝及網上購物。速食時裝下的衣服價格便宜,而且更新款式的速度快,令消費者不再吝嗇,即使買多了要丟棄也不心痛,造成市民愈來愈不惜物。購買時亦不再思考到底是「需要」、「想要」還是「一時衝動」,大多抱著「先買回家再算」的心態。加上現時網購方便且價錢相宜,在家便能購買世界各地的衣物,故造成更多購買後發現不合適但又退不回的衣物需要棄置。
我們明白人總愛美麗的事物,每當見到服裝店推出新款式,難免會心動。但美麗光鮮的衣服背後,卻是充滿著污水及廢氣。製衣的大部份工序:包括紡紗成線、布料軟化及漂白、印染、防水塗層等,都涉及有害化學物,產生大量污水及廢氣1,未有妥善管理的紡織工廠更不時將污水排出到附近的水域及土地,既破壞生態環境,又影響健康。同時,製衣消耗大量水。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報導2,種植綿花(衣服的主要物料)需要大量水去灌溉,加上後期加工漂染又是秏水的工序,故一件綿質短袖衫已經秏用了2700公升水,足夠一個人飲用兩年半。
過度購買衣服也許對金錢上的損失不大,但對環境的破壞卻很大。為了地球的健康,我們在購買前應三思,避免一時衝動買錯衣服,造成浪費。同時亦要珍惜已擁有的衣服,不隨便棄置,因為回收並非最好的處理方法,過份依賴回收只是讓自己良心好過些,也是給予自己再次消費的藉口而已。
新年新目標,希望大家將「培養環保習慣」當成其中一個目標,共同實踐惜物減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