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開始,太陽一直高掛於香港的上空。每一天清晨六時,大家仍懶洋洋地躺在床上時,一絲絲的陽光已穿透玻璃窗,照耀著整個房間。到下午時份,在車來人往的街道上,氣溫更高,熱得讓人喘不過氣來。汗水一滴接一滴沿著臉頰流下的同時,夏日消暑飲品店的排隊人龍從無間斷,一杯又一杯涷冰冰珍珠奶茶頻頻端出,身旁的垃圾桶也堆滿一個個連飲管的塑膠杯子。
從店員手上接過那杯珍珠奶茶及飲管,直至飲用完畢,前後可能只花半至二小時。隨手一拋,那支飲管和塑膠容器就會從垃圾桶送至垃圾堆填區。香港的垃圾處理以堆填為主,在其他發展中國家,垃圾常常會拋到河流或海灘,最終流入大海。據一項研究推斷,如以現時速度繼續傾倒塑膠垃圾至海洋,到2050年,海洋塑膠垃圾重量甚至會比魚還要多。
上個月,長春社有幸受邀參與香港教育大學舉辦的「3R3C少『塑』點嘉年華」活動,展示海洋塑膠污染問題及塑膠升級再造物品。我們期望接觸更多本地小學生,推動城巿塑膠減廢工作。
一枝飲管看似很微不足道,但幾年前於網上瘋傳海龜被飲管塞鼻的片段,讓我們看見事實的真相。展覧期間,我們故意遮蔽畫中部分海洋生物,邀請在場的小學生猜猜那些黑影是甚麼。藍澄澄的海洋,小朋友畫筆下的海龜、海馬及珊瑚魚也是快樂健康成長的。可惜,現實中的海龜卻因一枝飲管痛不欲生。
望見一張被飲管插入鼻子的海龜相片,小小年紀的學生們愕然,沉默了!他們紛紛承諾不會把垃圾棄掉於海洋。為拯救這可憐的海龜,有同學甚至建議直接把飲管拔出,縱使流血也要為海龜暢通氣道。
「塑膠垃圾太多,甚至流入海洋,扼殺了很多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間。」最有效幫助海龜,應是減少使用塑膠製品,如:減少使用即棄飲管及膠袋等。保護環境不只是學習一兩個方法便能達到,更依賴著我們長年累月的努力,堅定不移的態度,絲絲的曙光便會展露於在這班孩子和他們的小孩子的笑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