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於2017年6月公布《可持續大嶼藍圖》,以「北發展、南保育」為總體方向。長春社與環保團體一直關注大嶼山保育,揭發南大嶼多個生態敏感地點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藍圖》推出近三年,政府未能遏止環境破壞的情況,而個案更不跌反升。
三月中,長春社與其他環保團體前往南大嶼進行實地考察,包括貝澳、水口和塘福等重點保育地點,均發現傾倒泥頭、斬樹、平整土地等情況,當中以貝澳濕地的情況最為嚴峻。貝澳擁有多樣的生態環境,孕育著多姿多采的野生生物,不乏具保育關注或珍稀的物種,生態價值毋庸置疑。雖然被劃作海岸保護區,但現存法例的漏洞導致規劃署未能於該地執法,磚頭、石屎、圍欄等建築廢料散落在濕地各個角落,關注團體皆束手無策。
其中一幅位於貝澳遊樂場附近的濕地於2015年開始被圍封和鋪上石屎,如私人花園一般,今次考察更發現圍封範圍對外的位置被搭建平台和架起兩個大型帳篷。位於帳篷附近、貝澳營地後方的另一幅濕地,於2017年開始同樣被圍封和放置建築廢料,現時已被搭建平台和放置貨櫃,疑似配合新建帳篷作浴室用途。
行政長官於2018年的施政報告表明會「檢討相關法例及釐訂更有效措施管制於大嶼山的高生態價值地區進行填土、傾倒廢料及相關破壞環境的發展活動,以加強保護這些優美的自然環境」。政府必須加快檢討的進度,堵塞法例漏洞,才能有效阻止環境破壞情況蔓延至大嶼山其他高生態價值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