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在2017年的施政報告表示會將紅花嶺正式納入郊野公園,唯規劃署早於2008年的「邊境禁區土地規劃研究」時已建議成立紅花嶺郊野公園,長春社促請政府加快工作進度,以保育紅花嶺的重要天然資源。
2019年5月,長春社聯同15個關注團體就紅花嶺郊野公園的期望發表聯合聲明,建議政府成立佔地1,120公頃的郊野公園,以保育當地具高生態、歷史、文化及景觀價值的地點,超過95%的建議範圍都屬於政府土地。
建議涵蓋對紅花嶺及毗鄰地區(山咀、新桂田、香園圍、禾徑山、蓮麻坑及萬屋邊一帶)的重要生態資源的保護,包括次生林、溪澗、低地草原、分佈狹窄的斯氏波魚、重要的蝙蝠羣棲息地、易危的大草鶯等。此外,紅花嶺是連結香港和內地的陸地生態走廊,為兩地的野生動物提供遷徙廊道,維持生態連貫性。
紅花嶺的歷史建築和景觀亦充滿特色,應得到適當的保護,例如二級歷史建築麥景陶碉堡曾作防衛用途,蓮麻坑的鉛礦印證香港的礦業史。隨著政府開放邊境禁區,紅花嶺逐漸成為市民消閒的好去處,康樂潛力不容忽視。
為了有效地為紅花嶺一帶提供保護和管理,團體要求漁農自然護理署根據「指定郊野公園的原則及準則(2011)」擬定紅花嶺郊野公園的界線,當中的元素包括保育價值、康樂發展潛力、景觀及美觀價值,盼望政府不應單純以「私人土地」為由而把部分具重要價值的地點排除在外。
16個團體建議1,120公頃紅花嶺郊野公園 保護當地重要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