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初,長春社收到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 (HKRITA) 的邀請到訪龍達紡織 (Novetex Factory) 位於大埔的工廠了解舊衣回收再造的新技術。新技術「舊混紡織物升級再造的工業系統」及「用水熱反應處理方法分離和回收廢舊滌棉」以物理、化學及生物的方法將混紡衣物分解並拉成再造纖維,再將纖維製成紡織品,如紗線、布料及衣服。新技術能夠保持舊衣纖維的質量,將原有的大部份物料重新投入生產過程,從而減低原材料的需求及減少紡織廢料。舊衣亦先按顏色分類再作後期處理,故製成的再造纖維會分成不同顏色,不用重新染色。
製造一件新衣由種植棉花,製成紗線,編成布料,到車成衣服,當中需要大量水灌溉棉花、大量化肥及殺蟲劑種植棉花、多種有害化學劑印染衣服,造成的污染及資源消耗極大。而新技術將已有的物料循環再造,對污染及資源消耗盡量減少,意念上確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方法去處理舊衣。但新技術並非所有物料的舊衣都能處理,如裇衫、雨衣、羽絨等物料暫時未能處理,而且因物料的限制,製成的衣服主要是毛衣。
根據香港環境保護署的統計報告1,2016年香港棄置紡織物的量為343噸一日,回收的紡織物為4200噸一年,故回收率只達少於3.4%。而新技術每月最多可生產再造纖維約25噸,按最理想的數據計算,即使靠新技術回收及循環再造舊衣量達300噸一年(25噸x 12個月),亦未能夠處理香港一日的棄置紡織物的量。
我們觸摸過再造纖維及再造衣服的質地,觸感柔軟,款式亦與現時一般店舖出售的毛衣及冷衫沒有分別,加上經過雙重消毒,衣服的衛生程度亦沒有問題。唯現時出售再造衣服的零售店不多,而零售價亦未能吸引大部份市民,故即使有方法製造,亦未有需求,暫時未能取代速食時裝。
其實新技術只是其中一個回收方法處理棄置的舊衣,並不能長遠及大量地解決棄置紡織物的量。要減少棄置紡織物,最主要還是源頭減廢,有需要才購買,並學習綠色消費,擇對環境傷害較少的產品。
參考:
1 環境保護署 (2016). 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 - 2016年的統計數字.
取自:https://www.wastereduction.gov.hk/sites/default/files/msw2016tc.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