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二年六月二十日】市建局近日公布的九龍城衙前圍道/賈炳達道重建項目建議佔用賈炳達道公園內部分用地,以重置侯王道和衙前塱道之間的公用設施,因此需要砍伐大量樹木。根據市建局提交給城規會的資料,發展區內共有129棵樹,當中97棵需砍伐,22棵需移植,另10棵正研究原址保留或移植,包括貼近九龍城廣場的三棵大花紫微(T05-07)及7棵在侯王道的行道樹(T123-T129)。
報告也指出李基紀念醫局內有成熟的大樹,編號為T107,樹種為細葉榕,胸徑為1400mm,高12米,樹冠為10米。雖然報告建議移植,但也同一時間指出移植的適宜程度為低。雖然醫局內的細葉榕並非古樹名木,但其大小和彌敦道的榕樹群比較毫不遜色。彌敦道現存33棵在古樹名冊內的細葉榕,當中只有8棵的胸徑比T107大(見附表一)。
根據市建局移植樹木的往績,特別是觀塘市中心項目,即使花費鉅額金錢,效果也不如原址保留樹木理想。在觀塘前政府合署停車場的樹木,除原址保留的一棵外,有六棵樹木移到地盤其他地方。市建局在2017到18年向城規會提交的文件,當中A/K14/745的繪圖A-26顯示除了近協和街的樹木可保留外,近同仁街的兩棵細葉榕和一棵木棉樹似乎要再遷移。長春社已去信市建局詢問詳情。近同仁街的兩棵細葉榕因移植而要切除部分根部及削去部分樹冠,狀況並不理想,恐未能再經一次移植。九龍城現時的方案是要拆除李基紀念醫局和九龍城市政大廈,而把賈炳達道公園部分用作重置這些公共設施。市建局提交的申請文件未有交待樹木的移植地點,但就指出移植是否可行,要在往後的設計階段再檢討,要視乎健康,結構以及移植地點的大小而定,換句話說,這些樹木最終有可能要砍伐。
此外,申請文件又建議「提升」賈炳達道公園的設施。用作重置市政大廈和醫局的部分,現時為緩跑徑和單車徑。文件建議在九龍城廣場北部重置這些設施,但該部分大樹較多,當中更有兩棵古樹名木。而在重置公共設施時是否需要公園其他地方作工地,文件也沒有交待。簡而言之,申請文件未有交待重置計劃衍生的工程對公園樹木的整體影響。賈炳達道公園的樹木不應單純以園景的價值作評估,當中有鳥類、昆蟲和蝙蝠在此覓食,有一定的生態價值。其緩解熱島效應的功能也未有評估。
細葉榕所在的李基紀念醫局由九龍城區街坊福利會提議興建,以取代在二戰期間遭日軍破壞的九龍城公共醫局。在李基紀念醫局營運前,九龍城的市民要到九龍醫院和廣華醫院求醫。九龍城區街坊福利會在1951年4月籌劃興建醫局,到11月政府除了答應撥地一萬三千餘平方呎外,還資助一半的建築費;建築費總共為13萬5千元,由九龍城區街坊福利會監事長李耀祥捐出7萬元。位於青龍頭的龍圃花園,即由李耀祥興建。李基紀念醫局即為紀念他的父親而命名。奠基儀式於1951年11月24日舉行,開幕儀式則於1952年4月4日舉行,但正式營運則要到4月7日星期一。李基紀念醫局重要性在於是首間由街坊福利會設立的醫局[1],醫局除設有門診外,更有一間嬰兒福利室和兩間助產士室。兩名助產士常駐醫局內,可隨時上門接生,方便區內沒能力負擔留院費用的市民。
李基紀念醫局實有著重要的社會史價值。市建局提交的申請文件中的地區歷史研究(District History Study)除了揀選了三幢戰前建築(即衙前塱道36至38號,衙前塱道44至46號,以及衙前圍道68號)認為文化價值較高外,也把李基紀念醫局列入其中[2]。市建局雖然建議保留三幢戰前建築,但醫局則會拆卸建屋,而奠基石也只是可以考慮保留(could be considerd to be preserved)[3]。
長春社認為,李基紀念醫局和當中的細葉榕均應原址保留。根據市建局提交的規劃申請,除了侯王道和龍崗道之間的主地盤外,還有打鼓嶺道和啓德道之間的東面地盤。東面地盤擬建的樓高只有40米,剩餘地積比轉移自主地盤,使其樓高可達160米。從市建局提交的圖則,東面地盤超過一半面積用作道路和「門戶廣場」(gateway square)。我們認為,市建局應重新考慮兩個地盤之間地積比的分配,在東面地盤的建築物可以較高,或減少「門戶廣場」的面積,相信要原址保留醫局和大樹並非難事。
附表一
編號 |
胸徑 |
樹高 |
樹冠 |
YTM/1 |
1320 |
17 |
16 |
YTM/2 |
1750 |
14 |
14 |
YTM/3 |
940 |
13 |
7 |
YTM/4 |
940 |
13 |
18 |
YTM/5 |
1640 |
17 |
20 |
YTM/6 |
2070 |
19 |
22 |
YTM/7 |
1490 |
12 |
23 |
YTM/13 |
1420 |
19 |
18 |
YTM/14 |
1370 |
15 |
17 |
YTM/15 |
1070 |
13 |
15 |
YTM/16 |
1160 |
13 |
16 |
YTM/17 |
900 |
10 |
13 |
YTM/18 |
1250 |
16 |
16 |
YTM/19 |
1483 |
17 |
18 |
YTM/20 |
1440 |
17 |
20 |
YTM/21 |
1360 |
13 |
26 |
YTM/22 |
710 |
8 |
13 |
YTM/23 |
940 |
12 |
17 |
YTM/24 |
703 |
11 |
12 |
YTM/25 |
820 |
12 |
14 |
YTM/26 |
1028 |
13 |
18 |
YTM/27 |
770 |
13 |
13 |
YTM/28 |
735 |
13 |
10 |
YTM/29 |
1180 |
14 |
15 |
YTM/30 |
1299 |
14 |
22 |
YTM/32 |
930 |
13 |
12 |
YTM/33 |
1210 |
13 |
13 |
YTM/34 |
860 |
10 |
11 |
YTM/35 |
1030 |
10 |
17 |
YTM/36 |
860 |
9 |
14 |
YTM/37 |
1003 |
13 |
17 |
YTM/38 |
1460 |
13 |
19 |
YTM/39 |
800 |
12 |
18 |
[1] 《香港工商日報》,1951年11月25日。
[2] Substance Lab Limited, Kowloon City Action Area 3 (KCAA3)-KC017 District History Study, p.47-48.
[3] KC017 Stage 1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