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塌樹的情況
「爸爸,快遲到了!為何今天交通那麼擠塞?」 9月16日早上約8時,孩子上學時交通異常擠塞,特別是孩子學校所在的巴富街,車輛近乎完全不動。此時,聽到學校老師走到街上向學生和家長說:「學校門前的大樹倒塌了,還壓到幾部車。不過傷者都只是輕傷,同學請先回校上課……」聽到這裡我立刻上前看看,哦!校門前,超過15米高的鳳凰木整棵倒下了,並橫壓著馬路上四部車(圖一)。
看到這裡我心想:「奇怪了,這樹每天經過我也有留意,但健康和結構在表面一直都看不到有問題。」發生塌樹的時候沒有大風大雨,而當日與身處於校車內的保母交談時,她表示樹木倒塌時沒有明顯聲響。而根據現場觀察和傳媒近距離拍到的照片,樹木斷開的部分非常整齊、也看不到任何支撐根,只有一些幼小的吸收根在近泥面的位置。初步判斷這鳳凰木倒塌的原因是根和樹幹底部嚴重腐爛,並已不能支撐本身的重量,因而倒下。塌樹時沒有發出「格、格」聲樹木纖維被強行拉斷的聲音、加上斷裂位置平滑,表示木已被真菌蠶食得如餅乾般脆。加上樹木生長時受周邊建築物遮擋,整棵樹都輕微傾斜向馬路的方向,這不平衡的重量加上嚴重腐爛,足以在風和日麗的情況下引發樹木斷裂和倒塌。
樹木很可怕?
圖二:網上短片中鳳凰木打中校巴的一刻
被行車記錄儀拍下塌樹情況的短片在不同的媒體上流傳。不少人看到樹木在無先兆的情況下突然倒下,並對壓毀校巴的一幕感到非常擔心,擔心會被塌樹擊中(圖二)。此外,亦有市民表示對現時的樹木和風險管理缺乏信心。在報章上亦再次出現「危樹處處」的標題。這次樹木意外故然令人憂慮,但若客觀一點看每年塌樹意外的數字,我們又不用過度害怕,甚至恐慌。絕大部分的樹木問題也可從恆常的樹木風險評估發現,而像這次沒有表徵的塌樹事件其實非常少(颱風下的塌樹性質不同)。然而這不等於樹木管理者可以置之不盡,因為盡一切所能來把樹木相關的風險降到最低,是所有樹木擁有或管理者應有的責任。
要說這是「無先兆的塌樹」,我又不大認同。我特別留意這一帶的鳳凰木,原因是早於2009年,同一條街,即巴富街,有另一棵鳳凰木在半夜塌下壓到一輛的士。事後到場了解塌樹原因時,發現大量白蟻在樹幹內,並把木吃得光光,最終因樹幹的支撐不足最終倒下(圖三、四)。特別讓我留意到的是在樹幹表面沒有明顯的徵狀能評估到塌樹的出現,即利用一般目測法為基礎的樹木風險評估,亦未能察覺到樹木的問題。正因如此,自2009年的塌樹事件後,我開始特別留意這條街的鳳凰木,包括長在校門前的這棵。
圖三:塌下的鳳凰木在2009年和2020年時的情況 |
圖四:另一棵2009年在巴富街 因白蟻侵蝕而塌下的鳳凰木 |
我過去十多年來對塌樹事件都有作記錄(見報及現場到訪的記錄),自2009年至今,鳳凰木倒塌個案有18宗,當中主要為枝條斷裂和整棵樹在主幹基部或根部位置倒塌,而整棵樹倒塌的個案佔百分之五十(表一)。查看這些塌樹記錄,整棵倒塌的鳳凰木分佈在各區,但主要是市區及較早期的發展區。此外,這些個案有一些共通點:
- 全都是成熟的大樹(超過10米高、胸徑最少有40厘米)
- 生長環境大多在路旁或根部生長受限的環境(如樹穴)
- 塌樹的主要烈因是真菌及/或白蟻嚴重侵蝕樹幹基部及/或根部所引致
表一 2009年至今鳳凰木塌樹記錄
|
日期 |
位置 |
樹高/胸徑 (m) |
主要倒塌原因 |
生長環境 |
1 |
16-9-2022 |
何文田巴富街 |
16/ 0.4 |
支撐根腐爛,樹腳內嚴重腐爛 |
行道樹,樹穴細小,周邊被地磚覆蓋 |
2 |
9-5-2019 |
紅磡福至街(圖五) |
12/ 0.4 |
>80%根部腐爛,樹腳內嚴重腐爛 |
行道樹,樹穴細小,周邊被石屎覆蓋 |
3 |
2-9-2016 |
銅鑼灣維園道 |
12/ --* |
根部嚴重腐爛 |
行道樹,樹腳和根部生長空間狹窄 |
4 |
15-8-2015 |
跑馬地藍塘道 |
15/0.8 |
樹腳內嚴重腐爛 |
私人屋苑內,樹腳和根部生長空間狹窄 |
5 |
13-6-2011 |
旺角太子道 |
10/0.6 |
根部腐爛,樹腳內嚴重腐爛 |
私人屋苑內,樹穴狹小,周邊被石屎覆蓋 |
6 |
22-8-2009 |
香港仔薄扶林 |
15/0.8 |
樹腳內嚴重腐爛 |
長於斜坡上 |
7 |
6-7-2009 |
元朗石崗軍營 |
12/0.6 |
部份根部腐爛 |
長於石屎路旁 |
8 |
25-5-2009 |
何文田巴富街 |
12/0.6 |
樹腳和約50%樹根受白蟻侵蝕 |
行道樹,樹穴細小,周邊被地磚覆蓋 |
9 |
6-3-2009 |
長洲 |
15/0.9 |
根腐爛,樹腳內嚴重腐爛 |
私人土地範圍內 |
*沒有相關資料
圖五:2019年在紅磡塌下的鳳凰木
在此嘗試分析這些共通因素與塌樹的關係。成熟大樹本身的重量比幼樹高,故靠自身重量便足以引發樹木倒塌。而倒塌的鳳凰木多在路旁或狹窄的生長環境,原因是路旁行道樹大多曾受修路或地下管道維修時所破壞。若根部被破壞(如切斷或造成傷口),真菌便有機會由樹根進入樹木,甚至一直蔓延到樹幹。要注意的是這種由下而上的入侵在樹幹表面一般都不易察覺內裡的腐爛程度。而根部不能伸展開,除了令真菌更容易擴散到集中生長的根部,當然亦影響到其支撐的功能。
成熟的樹木一般長在該處己一段時間(如超過10年或以上),這樣曾受工程破壞的機會便越高,而真菌也有足夠時間蠶食根部,甚至樹幹基部。加上鳳凰木雖然生長快速、但對抗腐爛的能力差,故出現嚴重腐爛的機會亦較高。
鳳凰木篩查計劃
圖六:以微鑽阻力儀檢查主幹基部
(圖片來源)
要檢查樹木的根部或主幹基部內的腐爛並非不可能,如用微鑽阻力儀,把探針由樹腳位置以45度往下鑽入樹幹底部,便可知是否出現腐爛情況(圖六)。可是,應用微鑽阻力儀屬入侵性檢測,非必要應避免使用。而用這類深入檢測儀器也並非恆常目測評估需要進行的,需要額外資源。因此,要為所有樹都進行深入檢測既不合適,也不可行,針對有需要的情況來使用深入檢測是樹木風險評估的一般做法。
然而若根和樹幹基部的問題不能從表面看到,又如何決定那棵樹要作深入檢查?我們可參考應用在疾病預防上的「篩查」方法。「篩查」即針對沒有病徵,但有較高風險的群組或個體進行檢查,以找出隱藏的疾病。如大腸癌篩查計劃,透過分析過往的病歷資料鎖定50至75歲的群組,並建議作隱血測試。
同樣的方法可應用在預防「無先兆的塌樹」事件。以鳳凰木為例,參考過往的塌樹記錄,可訂下篩查條件(表二),以針對性地進行如微鑽阻力儀等深入檢查。有關篩查條件的準確性與過往相關記錄的質和量亦有直接關係。訂立塌樹資料庫,在塌樹事件後作仔細調查原因,並記錄下來,可提供更可靠的數據來訂立篩查條件。
表二 建議鳳凰木的篩查條件
建議篩查條件 |
原因 |
成熟 |
超過10米高、胸徑最少有40厘米 |
長於路旁或樹穴 |
根部受破壞或生長受限制的機會較高 |
過往周邊曾有塌樹 |
根或樹幹基部腐爛 |
人流較多 |
即構成破壞的風險較高 |
意外後的跟進
此外,每次發生意外後,相關政府部門一般會有跟進工作,如即時巡查塌樹地點附近的樹,進行一些風險緩減措施(大多都是修剪樹冠),有時甚至會移除問題樹木。可是,過往不少樹木因此而「遭殃」(有些被大幅修剪、有些更被斬)。問題的關鍵是這些樹木都有受日常的監察和照顧,為何此時才要被剪或移除?
10月12日再到訪巴富街,最接近早前塌樹的數棵鳳凰木和石栗被大幅修剪(圖七)。不當的修剪不但影響了樹木製造食物的能力,差劣的修剪,如巴富街這些樹被進行了獅尾式修剪(即只修較低的枝條,最後令葉片集中在樹頂),最終反而會令樹頂更受風,增加大風下被吹斷的機會。樹木的結構問題不是單靠修剪便可解決,如其中一棵鳳凰木兩條主幹像「Y」字般生長,獅尾式修剪只會令這兩條主幹更易被吹斷(圖八)。在兩條主幹間用纜索連結,以防止主幹過度搖晃而斷裂,才是有效的風險緩減措施。
圖七:被獅尾式修剪了的鳳凰木和石栗
圖八:「Y」字般生長的等勢莖是風險評估中常見的結構問題
更讓我驚訝的是在巴富街和石鼓街,有4棵大樹最近被移除了,當中包括2棵鳳凰木、和另外2棵相信是桉樹。為何過去一直進行的樹木風險評估沒有建議移除這4棵樹,但意外後卻要快速地移除?是基於新的檢測資訊,還是純粹擔心而已?市區大樹,在越趨嚴重的全球暖化下有調節微氣候作用。世界各地都正努力增加市區樹木時,在沒有充足理據的情況下移除樹木,將減少樹木以至城市森林對社區的好處。
基於樹木風險評估上的種種限制,要找出樹木所有問題,並完全避免塌樹意外實在不可行。可是透過建立塌樹資料庫,分析記錄中的樹種、倒塌原因、管理及環境因素等,以歸納和找出較高風險的樹種和相關因素,可用於訂立樹木篩查機制,針對性地找出「隱藏」問題。樹木管理是一門科學,不論是選種、種植,到風險管理,每一步都應當有理論和實質數據支持,才能做到較精確,而又能向公眾或持份者解釋的樹木的風險,提升大家對樹木管理和市區樹木的信心。
圖九:其中兩棵最近被移除的樹木(附google map 攝於3月時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