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七年六月六日,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的新界東樹木隊於大埔廣福道鷺鳥林修剪樹木,導致巢毀鳥亡。這次事件又再次令我們思考該如何締造人鳥共處的社區。
大埔廣福道鷺鳥林是全港第二大鷺鳥林,根據香港觀鳥會白鷺林統計報告,於2016年大埔墟鷺鳥林共錄得151個鳥巢,佔全港鷺鳥林的12.1% ( HKBWS, 2016)。由於五至七月是鷺鳥繁殖季節,樹上有多個鳥巢並雛鳥在棲息。香港所有鳥類均受香港法例第170章《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所保護,當中亦有列明「任何人除按照特別許可證行事外,不得取去、移走、損害、銷毀或故意干擾任何受保護野生動物的巢或蛋」,而據在場目擊者指出,當時樹木工人明知樹上有鳥巢及雀鳥卻仍然繼續修剪樹木,實在難以理解。事實上,香港觀鳥會於去年八月曾發布的一份《在鷺鳥林規劃及實施工程指引》(下稱《指引》) ( HKBWS, 2016)。有鑑於二○一三年及一四的鷺鳥繁殖期期間,有工程在鷺鳥林附近進行,對鷺鳥構成影響,故香港觀鳥會於一四年舉辦了工作坊,著手制訂這份《指引》,列出工程從計劃、設計、開展至保養階段對鷺鳥林應採取的保護措施。政府應採納成為政府內部指引,避免再有同樣事情發生,影響繁殖雀鳥及鳥巢。
檢討修樹指引保障雀鳥
政府的修樹指引同樣值得檢討。根據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在二○一二年十二月編制的「樹藝工作的職業安全及健康指引」 (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 2012),樹木工作監督於進行樹木工作前須評估及找出可能的潛在風險,再制訂最合適的安全工作方法。僱主應讓樹木工人懂得識別與動植物有關的危害,如蛇咬、蜜蜂、紅火蟻等。指引的重點雖然是工作安全,然而樹木工人於工作前進行評估時留意到野生動物也非新鮮事。因此,政府應該於現行的指引當中,把保護野生動物的元素加入於樹木工作前的評估工作程序內,主動留意是否有野生動物及鳥巢在樹上,並制定相關通報機制,如樹木工人發現樹上有野生動物或鳥巢時應立即停止有關樹木工作,並尋求漁農自然護理署的諮詢及協助。
人鳥共處社會也有責任
然而再多的指引,甚至終於有人要為今次事件負責,受到懲處,大家也需要重新反思,到底這個社會是如何對待大自然的雀鳥呢?社區中人鳥共處不但是康文署、漁護署的事,而是身處在社區並每天與雀鳥一起生活的大眾市民 - 我們所有人的事。如何締造多贏方案,是需要於社區內一起討論。簡單如於鷺鳥林旁加一塊教育板、告示板,提示公眾不要騷擾鷺鳥外,還可教育公眾鷺鳥林的知識及重要性;或是在行人路上加建上蓋,並勤加清潔受鳥糞影響的地點,也都是方法。區議會亦可以撥出資源搞好社區規劃,邀請顧問帶領社區集思廣益,討論出最理想方案。
硬件上的指引或配套或許可以一時間處理城市人與雀鳥之間的生活矛盾,但處理不了城市人對雀鳥的偏見、歧視。我們會遇到如香港男歌手去年分享自己家外的冷氣機架有喜鵲築巢時,樓下的太太向管業處投訴,更威脅要拆巢;我們也會遇到當一個屋苑搞好綠化,吸引不少雀鳥到來築巢覓食,然後住客會聲稱支持保育,但實際會問一句「有無方法可以令雀唔好再來?」。事實上,要讓市民接受人鳥共融的理念,必須先令他們認識及了解野生雀鳥的行徑及相關生態知識。在我們的環境教育中,把對雀鳥的重要性和欣賞重新植入我們的價值觀中,人鳥共融的目標才不會離我們太遠。
參考資料:
HKBWS (2016). Mai Po Inner Deep Bay Ramsar Site Waterbird Monitoring Programme 2015 – 16, Egretry Counts in Hong Kong,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Mai Po Inner Deep Bay Ramsar Site, http://www.hkbws.org.hk/web/chi/documents/report/egret_summer_report_2016.pdf
HKBWS (2016), 鷺鳥林指引《在鷺鳥林規劃及實施工程指引》,
http://www.hkbws.org.hk/BBS/viewthread.php?tid=25645&extra=page=1
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2012年12月)「樹藝工作的職業安全及健康指引」
http://www.greening.gov.hk/filemanager/content/pdf/tree_care/OSH_Guidelines_2012_Dec_Issue_c.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