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開往北京的「綠色列車」載著數十名關心中港環境問題的年輕人,沿路共同討論及參與中港環保的工作,並把「綠色禮物送祖國」活動的部份成果送給內地同胞。綠色列車的參加者最後到達內蒙古沙漠進行植樹,成功達到植樹樹人的目標。 |
|
|
|
|
|
「綠色列車」除了豐富參加者的知識外,更有擴闊參加者眼界及經驗的內容,例如:在長城發表綠色宣言、參觀北京麋鹿苑並舉行分享交流會、與清華大學綠色協會合辦交流講座、於內蒙古翁牛特旗植樹及考察治沙工程等。這些環保活動不單令他們眼界大開,更使他們有所反思。他們齊心參與當地植樹,更証明香港同胞對內地環境的關心。 |
|
|
|
活動日期 : 二○○○年七月廿二日至七月卅日,為期九天。 贊助: 主要贊助人:羅葉瑞雅女士 |
自九十年代起,內地的自然災害連續發生,除了造成數以千億計的經濟損失外,更造成了無數人命傷亡。連年的自然災害和災區人們的生活,時刻牽動香港同胞的心。長春社在考察過災區的情況後,認為這一系列的自然災害,都源於樹木大量地消失,解決問題的關鍵應在於植樹造林。森林植被是陸上最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是絕大部分物種賴以生存的支柱。千百年來,森林資源提供人們各種生活所需,樹木既可保持水土,又能淨化空氣。植樹亦是修補眾多自然環境破壞的良方,它們能增加水土的涵養力,防止草原荒漠化和舒解水患,保護野生生物的家園。
一九九七年,長春社與北京綠家園志願者在京港兩地合辦「京港無邊界植樹行動」,是次行動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包括全國人大資源及環境保護委員會曲格平教授等領導出席了開幕儀式。是次活動給我們一個的啟示,北國的荒漠化,已直接危害到人們的生活,即將回歸的香港,能為祖國做些甚麼?同年仲夏,長春社再次深入考查,了解民情,一項極富意義的計劃由此形成。
綠色禮物送祖國的儀式亦於二零零零年七月二十五日上午十時假北京人民大會堂香港廳舉行,主禮嘉賓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先生、全國人大環境及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曲格平教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解振華局長、國家林業局副局長李育才先生,長春社代表包括主席吳庭亮博士、秘書長陳偉群博士、義務司庫易永發先生、理事黎廣德先生及長春社總幹事張麗萍小姐和來自合作項目的地區部門代表、贊助機構、北京環保團體的代表及環保人士、中央有關部門的代表等等共百多名來自中央政府、香港及各省的嘉賓都一同見証這個重要時刻。
致送儀式上,長春社主席吳庭亮博士致送了一塊鑲有兩只瑞獸的牌匾予王光英先生,象徵一次真誠的合作。當然,真正的綠色禮物是長春社與各項目地區人民一起合作努力所種植的樹林及草地,長春社及香港同胞負責籌募款項,而各省縣的單位則負責植林及護林工作,真正的綠色禮物已經在當地慢慢成長。
曲格平教授在會上讚揚長春社的植樹行動在祖國各地種下了綠色種子,盡心盡力參與國家的生態環境建設。他續稱,中國自然生態環境惡化,主要表現在森林覆蓋率低,草原嚴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劇,沙漠蔓延,每年荒漠化土地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擴展,改善國家的生態環境已是政府的首要任務之一。
「綠色禮物送祖國」內容
內容 |
地點 |
計劃植樹 |
執行作果 |
參與人士 |
飲水思源植樹計劃 |
廣東省河源市 |
植樹 22,000株(300畝) |
12,000株 |
香港市民 100人、香港記者及旅行社代表40人、香港工程師學會50人 |
沙漠植樹行動 |
內蒙古翁牛特旗 |
植樹12萬株(60公頃);種草 60公頃 |
植樹25.77萬株(90公頃);種草83公頃 |
香港市民40人、香港大學生40人、北京學生及市民2000人 |
巴林右旗植樹護沙比賽 |
巴林右旗 |
植樹 1,500畝 |
植樹 1,500畝 |
香港教師 7人及當地義工 |
長江流域植樹護林行動 |
四川省寶興縣 |
造林 1,695公頃 |
造林 1,695公頃 |
香港義工40人 |
長江流域植樹護林行動 |
雲南省華坪縣 |
生態林1,000 畝;經濟林 500 畝 |
生態林1,280 畝(種樹 21.50 萬株);經濟林 620 畝 (12,700 株) |
|
雲南省永勝縣 |
生態林1,000 畝;經濟林 500 畝 |
生態林1,000 畝(種樹 21.50 萬株);經濟林 500 畝 |
|
|
雲南省武定縣 |
封山育林 28,995畝 |
封山育林區4個,面積 28,995畝,更新造林152公頃,植苗27 萬株 |
|
|
雲南省大姚縣 |
封山育林 45,524 畝 |
封山育林 45,524 畝 |
|
|
雲南省鶴慶縣 |
飛播作業面積100,000 畝 |
作業面積100,000 畝 |
|
|
京港無邊界植樹行動 |
北京蟒山森林公園 香港船灣郊野公園 |
共2,000株 |
共2,000株 |
|
沙漠植樹行動 |
內蒙古—恩格貝沙漠 |
共2,000株 |
共2,000株 |
|
贊助機構:
1993 Evergreen Trust 、羅定邦基金會
香港電燈有限公司、及四十間學校的師生
一九九九年三月,長春社發起「助養熊貓BB計劃」及「熊貓BB 命名比賽」,目的是為身在中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貓BB籌募助養及研究經費,同時讓香港小朋友有機會參與及負起保護大熊貓的使命。
大熊貓喜歡吃竹,是素食動物,但生物學家認為牠是熊的近親,因牠們擁有食肉動物的牙齒及消化系統。但由於牠們不能像一般素食動物般消化植物的纖維,只可以吸收竹葉的少量營養及水份,所以牠們每日至少要花上十四小時去進食 26-30 磅的竹。為此,牠們生活範圍不能離開竹林很遠。大熊貓主要分佈在四川、甘肅、陝西一帶的竹林山區,有「國寶」及「活化石」之稱。
考古學家相信大熊貓在數百年前仍廣泛分佈遍及中國東部及南部。隨人口急促增加及社會發展,樹林被大量砍伐,大熊貓原來的生活環境受到破壞,被迫遷到更高的山上,生境被人類的活動分隔成一個個小區域,族群分散四處,使大熊貓更難尋找配偶繁殖。此外,大熊貓一般進食兩種竹,而竹的特性是每隔幾十至百年便開花一次,按品種而異,開花後竹便會死亡,新竹需要數年時間才發芽生長。因此,一旦竹樹開花,野生的大熊貓又不能穿過人類居住地到另一個竹林尋找食物,往往就餓死在山林之中。
野生的大熊貓面對種種威脅,現時的數目約只一千隻,所以極需要大家努力保護。中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是透過異地研究,保護及繁殖大熊貓,希望他日有機會有更多大熊貓重返大自然。
「豐豐」是第一隻由香港小朋友命名及助養的大熊貓BB,希望牠在四川能夠健康成長,未來能製造更多大熊貓,一起重返竹林山區生活。
海南島是中國熱帶雨林的主要分佈區,由於自然條件優越,食物終年不缺,有利各種動植物繁殖生長,因此,在物種數量上是中國小區域單位面積上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之一。海南島雖然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可惜由於種種原因,珍貴的熱帶雨林遭到濫伐濫墾的嚴重破壞,一九五六年全島的原始熱帶雨林面積約為八十六萬公頃,到了一九八零年縮減至三十三萬公頃,九十年代面積更一再減少,省內多種珍貴的動植物都面臨滅絕的威脅。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在一九八八年擢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是為了保護世上僅存的海南黑冠長臂猿。 一直以來,由於人口增加,不斷開墾及砍伐令海南島失去80% 的原始森林,加上管理不善,濫捕濫殺,現時霸王嶺只殘存不到卅頭,假如情況沒有改善,海南黑冠長臂猿便難逃滅種之劫。
霸王嶺保護區雖屬國家級,但所得的經費卻遠遠不足所需,管理人員只有十多人,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工作士氣低落,因此仍然有附近農民進入保護區偷獵及伐木。 為了保護區內珍稀的動植物,長春社於一九九三派人前往了解保護區的情況,並與海南省林業廳及保護區的官員討論怎樣可以協助保護工作,由於得到香港旭日扶輪社的資助,我們最後決定資助保護區進行三項工程,包括:
一: 在保護區另一面興建南叉河長臂猿觀察站,面積四十二平米,包括房間、廚房、廁所、水電設備及修建車路往哨站。
二: 由於保護區內很多巡邏小道因日久失修而不能行走,因此撥款修建小道,方便巡邏。小道全長十四公里。
三:豎立保護區界碑,讓農民知道保護區的界線,也避免爭拗,每公里設五塊界碑,約建一百個界碑,界碑高一公尺。
所有工程已於一九九六年完成。是次合作不但引起省林業廳的重視,其後廣東省瀕危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江海聲更收集了內地二百多位專家學者的簽名,呼籲海南省人民政府拯救黑長臂猿,電視台也到保護區進行拍攝及採訪,希望引起更多居民關注。
中國雲南省地形複雜,各類型環境同時並存,孕育無數生物,素有「動植物王國」的美譽。其中位於雲南西北的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更棲息堪稱中國第二國寶、卻又鮮為人熟悉的動物-滇金絲猴。
牠珍貴因為現時全世界只剩下一千多只,牠陌生因為牠們生活於三千至四千七百米的高山針葉林,在野外見過牠的科學家更是屈指可數。現時約有一半的滇金絲猴棲息於這個保護區內。 保護區位於青藏高原南延部份的雲嶺山脈北端,總面積十九萬公頃,主峰高達5430米,海拔超過5千米的山峰有二十多座,是中國低緯度高海拔地區生物資源保存比較完整的原始高山針葉林區。山頂與谷底相對落差達三千四百米,構成極為壯觀的山地與高原相間的地貌,孕育典型的山地自然景觀垂直帶。除了金絲猴外,保護區內還有大量珍稀動植物,包括紅豆杉等各類杉樹、珍貴的藥材、雪豹、雲豹、金雕等野生動物。
由於種種原因,包括人口增加、非法打獵和砍伐、地方政府開採原始森林賺取收入、保護區範圍太大、資源和人力不足等等,均令保護工作遇到重重困難。即使如此,保護區管理處仍鍥而不捨地努力工作,包括聘請住在緩衝區內的農村領袖擔任護林員,每年給予一定報酬,讓他們協助管理及看守其承包的土地,防止偷獵或偷伐,另外又為區內農村修建輸水設施,藉此爭取村民支持保護工作。
有見及此,長春社曾於一九九五年造訪保護區,直至一九九六年達成合作協議,協助他們推行保護工作,內容包括:
一:資助管理處加聘護林員,負責巡邏等工作,每戶一年人民幣二百元。
二:增加護林員每年獎金,鼓勵他們更努力工作。
三:通過喇嘛在藏民地區的影響力,在保護區的東竹林喇嘛 寺開辦基礎生態學習班,教授動植物生態學的基本知識,令村民更懂得保護他們的生活環境,參加學習班的喇嘛共有458名。
雖然如此,保護區仍然面對重重困難,特別是資源問題及省縣政府部門對保護工作不支持,例子之一是縣政府曾有計劃在保護區邊沿坎伐十多萬畝的原始森木,後來經幾位熱心人士多方奔走,甚至把訊息傳到中央政府才能阻止是項計劃。一九九八年,原本的保護區管理處處長也因為種種原因而提早退休,合作計劃因此停止。
2008至2015年期間,在恒生銀行贊助下,長春社聯同雲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在雲南各大小縣巿的農村合共建造了4600套沼氣設施,受惠人數達18,000人。我們為每戶受助農戶建造地下沼氣池、改建水泥灶台、豬圈及廁所,統稱「一池三改」工程。
當有機廢物被處於密閉空間裡,在特定的溫度、濕度、酸鹼度的條件下發酵,便能產生沼氣。沼氣是一種可燃氣體,只要配合適當喉管和爐具,便可利用作煮食及照明。以雲南農村情況為例,只要將一戶四口加上一頭豬日常所產生的糞便通過管道收集到密閉的地下池,便可產生足夠該戶每天煮食和照明所需的沼氣!
本項目共為農戶省卻了10,400噸柴薪, 相當於減少碳排放52,000噸, 並於2012年贏得「第十屆中國最佳公共關係大賽」金獎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