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保育 > 綜合環境及人文角度去探究大澳紅樹林的功能 > 研究成果
大澳紅樹林歷史 |
公元960年 漁村初成
大澳有記載的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960年的宋朝。大澳位於珠江河口,三面環山(鳳山、獅山和虎山),形成一個天然的內海灣,有利於停泊船隻,於是有不少漁民開始聚居,也有來自廣東其他地方的人在山腳下定居,務農為生。此時並沒有有關海邊紅樹的資料記錄。
明清時期 – 1950年代 鹽業蓬勃
明朝時,大澳已有鹽田,至明末,大澳居民已經開始依賴鹽業及漁業維生1 。於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6),政府爲了促進大澳鹽業發展,在大嶼山與大澳島之間築堤,將沿岸的淺灘改劃為鹽田。此時,大澳的鹽業發展非常蓬勃,鹽田佔整個大澳約一半的面積 ,其鹽產更出口至澳門、珠三角等地區。
1960-1980 年代 鹽田衰落 紅樹興起
到了五六十年代,在政府的不重視及食鹽供應需求減低之下,大澳鹽業開始式微2。至七十年代,曾盛極一時的鹽田正式告別大澳。不少鹽田漸漸轉變爲魚塘、興建房屋,甚至棄置。新基街後方的一大片紅樹林,正是從昔日的天生鹽場廢棄後天然發展出來的。
1980年代至今 鹽田不再 紅樹繁茂
1980年代,全部鹽田被棄用後,一度成為孩童的遊樂場。約十年後,紅樹終於慢慢來到廢棄鹽田,於隨後三十年,漸長成郁郁蔥蔥的紅樹林。現在來到大澳,大概會以為紅樹林本來就是大澳自然環境的一部分。面對現時的社會發展,這些緊鄰棚屋的紅樹林命運將會如何?
大澳紅樹林 何去何從
爲瞭解大澳紅樹林的發展潛力,此項目深入探究了新基街一帶的紅樹林在生態環境上的功用以及公衆對它們的看法及期望。
1黃惠琼,《大澳水鄉的變遷: 風, 土, 人, 情二三事》,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 2000。
2廖迪生、 張兆和,《香港地區史研究之二:大澳》,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6,頁43。
研究成果分享 |
第一部分:大澳紅樹林的生態功能
此項目以大澳棚屋附近,以新基街後方的紅樹林作為研究地點,分析泥土、 水以及動植物樣本及紀錄生物數據,從而探究紅樹林的生態系統服務及生物多樣性。下爲第一期研究成果分享。
- 生態系統服務
研究團隊在新基街後面的紅樹林進行了乾濕兩季的採樣, 採集了沉積物、水及植物等共488個樣本,分析它們的氮、磷和碳的總含量,從而估算紅樹林處理污水及碳儲存方面的能力。研究顯示:
1.1 碳儲存方面
新基街紅樹林只有短短二十多年,存碳能力只稍遜香港其他較成熟的紅樹林,甚至森林。其碳儲存能力較高的原因之一是紅樹林的泥土中黏土的比例較高,加上較長時間水淹,有助於保留營養物。
-
- 大澳: 122 Mg C/ha
-
- 汀角: 68 Mg C/ha
- 米埔: 127 Mg C/ha
- 全球紅樹林平均: 410 Mg C/ha
- 熱帶森林: 180Mg C/ha
1.2污水處理方面
棚屋排出的家居污水,當中部分營養物(有機物,氮)被吸取並貯存在紅樹林的泥中。沉積物保留得越多營養物,即污水處理能力更高。
- 紅樹林比泥灘能保留多3倍營養物。
- 桐花樹和海欖雌兩種紅樹的群落比秋茄樹保留更多的營養物。
- 紅樹林生物多樣性
紅樹林是一個重要的生態系統,為鳥類及海洋生物提供食物及棲息地。在我們的考察地點新基街一帶,不難發現這裡的生物多樣性十分高。
2.1 植物多樣性調查
根據調查結果,新基街紅樹林紀錄得80種植物。當中,共有4種紅樹(鹵蕨、桐花樹、海欖雌以及水筆仔),20種海岸植物以及其它的淡水濕地植物。
學名 |
中文名 |
生長習性 |
產地 |
植物類型 |
Acanthus ilicifolius |
老鼠簕 |
灌木 |
本地 |
海岸植物 |
Acrostichum aureum |
鹵蕨 |
草本 |
本地 |
紅樹 |
Aegiceras corniculatum |
桐花樹 |
灌木 |
本地 |
紅樹 |
Avicennia marina |
海欖雌 |
灌木 |
本地 |
紅樹 |
Clerodendrum inerme |
假茉莉 |
灌木 |
本地 |
海岸植物 |
Cocculus orbiculatus |
木防己 |
草本 |
本地 |
陸生植物 |
Cyclosorus interruptus |
間斷毛蕨 |
草本 |
本地 |
濕地植物 |
Cyperus malaccensis |
茳芏 |
草本 |
本地 |
濕地植物 |
Derris trifoliata |
魚藤 |
攀援植物 |
本地 |
海岸植物 |
Gymnanthera oblonga |
海島藤 |
攀援植物 |
本地 |
海岸植物 |
Hibiscus tiliaceus |
黃槿 |
樹木 |
本地 |
海岸植物 |
Kandelia obovata |
水筆仔 |
灌木 |
本地 |
紅樹 |
Pandanus tectorius |
露兜樹 |
灌木 |
本地 |
海岸植物 |
Phragmites australis |
蘆葦 |
草本 |
外來 |
濕地植物 |
Pluchea indica |
闊苞菊 |
灌木 |
本地 |
海岸植物 |
Sesuvium portulacastrum |
海馬齒 |
草本 |
本地 |
海岸植物 |
Sphagneticola trilobata |
三裂葉蟛蜞菊 |
草本 |
外來 |
陸生植物 |
Sporobolus virginicus |
鹽地鼠尾粟 |
草本 |
本地 |
海岸植物 |
Suaeda australis |
南方鹼蓬 |
草本 |
本地 |
海岸植物 |
Wedelia biflora |
雙頭菊 |
草本 |
本地 |
海岸植物 |
2.2 雀鳥多樣性調查
紅樹林為雀鳥提供了一個非常適合的棲息、覓食、和繁殖生境。不少居住在紅樹林一帶的鳥類,例如多種鷺鳥及翠鳥,都是以淺水濕地中的細小昆蟲、軟體動物為主食。在2021年冬季的生態調查,單單是新基棚旁這片小小的紅樹林便紀錄到24種雀鳥
學名 |
英文名 |
中文名 |
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
Crested Myna |
八哥 |
Alcedo atthis |
Common Kingfisher |
普通翠鳥 |
Amaurornis phoenicurus |
White-breasted Waterhen |
白胸苦惡鳥 |
Anthus hodgsoni |
Olive-backed Pitpit |
樹鷚 |
Ardea albace |
Great Egret |
大白鷺 |
Ardea cinerea |
Grey Heron |
蒼鷺 |
Ardeola bacchus |
Chinese Pond Heron |
池鷺 |
Copsychus saularis |
Oriental Magpie-Robin |
鵲鴝 |
Corvus macrorhynchos |
Large-billed Crow |
大嘴烏鴉 |
Egretta garzetta |
Little Egret |
小白鷺 |
Gracupica nigricollis |
Black-collared Starling |
黑領椋鳥 |
Halcyon smyrnensis |
White-throated Kingfisher |
白胸翡翠 |
Hirundo rustica |
Barn Swallow |
家燕 |
Lonchura punctulata |
Scaly-breasted Munia |
斑文鳥 |
Milvus migrans |
Black-eared Kite |
黑耳鳶 |
Motacilla alba |
White Wagtail |
白鶺鴒 |
Orthotomus sutorius |
Common Tailorbird |
長尾縫葉鶯 |
Parus cinereus |
Cinereous Tit |
蒼背山雀 |
Phylloscopus inornatus |
Yellow-browed Warbler |
黃眉柳鶯 |
Phylloscopus proregulus |
Pallas's Leaf Warbler |
黃腰柳鶯 |
Pycnonotus jocosus |
Red-whiskered Bulbul |
紅耳鵯 |
Pycnonotus sinensis |
Chinese Bulbul |
白頭鵯 |
Tachybaptus ruficollis |
Little Grebe |
小鸊鷉 |
Zosterops simplex |
Swinhoe's White-eye |
暗綠繡眼鳥 |
第二部分:大澳紅樹林的人文價值
爲了更深入探究紅樹林與人文的關係,我們於2022年9月期間訪問了超過400位大澳居民及遊客有關大澳紅樹林的問卷調查。下為部分問卷調查結果。
- 紅樹林與我何關?
不少受訪者都認爲綠化環境是紅樹林最主要的功能。綠油油的植物固然有助美化環境,使我們生活的環境更加舒適,但原來紅樹林的功能卻遠不止如此。
紅樹林在生態系統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包括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以調節氣溫、減少暴潮海浪的衝擊以保護海岸、吸收陸地上所排出之污染物(營養素、懸浮物、氮、磷等)以淨化水質等等。
- 我認爲紅樹林還可以……
大澳紅樹林除了在生態系統服務方面有作用之外,它們對我們的文化或經濟方面也有影響嗎?
多數的受訪者都認為紅樹林是大澳自然環境的一部分,認同它能美化環境,提升生活舒適度。但紅樹林對他們在文化及經濟方面的影響就不太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