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橫洲發展計劃第一期的收地通知,已在八月三日屆滿,這幅綠化地帶內的鳳池村、永寧村和楊屋新村三條非原居民村,將要面對被清拆逼遷的命運,不過同樣在元朗,如橫洲一類的歷史似乎已正在重演。元朗近丹桂村配水庫南面有一幅綠化地帶,面積約十點六公頃,政府初步建議興建七座公營房屋,樓高約四十層,可提供約七千四百個單位,容納人口約二萬零六百,亦有其他基建配套等設施,這項建議先後已在今年二月二十一日及六月二十七日的元朗區議會上討論。
規劃欠優次 已平整地未被開刀
說這是「橫洲翻版」並不為過,因為這幅綠化地帶內同樣有非原居民村,位處發展範圍內的坑尾村或有如橫洲三村般,因發展而被逼搬走,非原居民村又再一次被政府利用,與基層住屋問題對立起來,一條村的生存,又再無法與基層住屋權共存。
事實上早於二○一四年四月二十九日時,規劃署已向元朗區議會介紹未來元朗土地供應狀況,當時文件除了提及這幅綠化地帶之外,亦建議把元朗丹桂村以北的另一幅綠化地帶改作公營房屋,然而這兩幅綠化地帶的不同之處,是後者一幅土地曾是水務署的工程地盤,早已被大幅度平整,沒有民居,旁邊亦有道路直達。即管不談綠化地帶本不應輕易用作發展的原則,如果按規劃優次,一幅既有民居又有植被,更未有道路接駁的綠化地帶,其研究的進度為何竟比一幅已平整的土地更快,優先被開刀?
林地河流生態受影響
近丹桂村配水庫這幅綠化地帶一旦發展,受影響的除了坑尾村,還有整個山坡上所有樹木。大部分山坡的面積屬人工植林,內有馬尾松、台灣相思、鯬朔錐、木荷等物種。按一貫生態影響評估的做法,這片林地又會被評為低生態價值,又會被建議移植保存,或者補種更多本地樹種作補償,然而一片林地的價值是否單靠從個別物種去判斷?搬走幾棵具生態價值的樹種是否代表補償一片林地的生態價值?這個發展地盤的邊緣亦有一條天然河流,按「慣例」,政府會承諾在未來的地契標明天然河流將列作「非建築用地」,當中如有珍稀物種受影響,會建議作遷移。不過當地斜坡多,由此衍生的人工斜坡工程會否殃及鄰近的天然河流?生物遷移背後有甚麼具體的科學評估,如對受影響物種的分類、數量、健康、習性等研究?
參與規劃碰壁 非單一事件
最後也要提提公眾參與,新上場政府曾信誓旦旦指非常重視公眾諮詢,不過眼前元朗丹桂村坑尾的綠化地帶改劃中,諮詢的優先權仍然只屬於區議會或鄉事委員會,受影響的社區以至公眾,永遠要到規劃過程的最後階段才如夢初醒,如要索取任何初步評估以及最終報告,都以「令人產生誤解」或「尚未完成」等理由被拒,想表達意見,幾乎都給打發到城規會會議上,而規劃各發展詳情,幾乎大都「生米煮食熟飯」,要修改甚至推倒並不容易。這已不是單一事件,而是多個受綠化地帶改劃影響的社區多次碰壁,不斷申訴的無奈。
橫洲綠化地帶改劃爭議之後,發展局以至其部門根本無意思考土地規劃的優次,也沒有主動創造利民共議的胸襟,房屋供應的數字成為唯一的硬指標。局長隨筆最近一篇寫到「昂首闊步 共同努力 成就更美好香港」,當部分受影響社區認為綠化地帶改劃一事予人「過咗海就神仙」時,政府最終都應該問清楚自己,對這十五隻字如何正確演繹。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
刊於2017年8月14日星島日報綠色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