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前人的努力,香港能把百分之四十的土地劃為郊野公園。郊野公園在過去數十年一直緊守崗位,提供重要的保育、康樂、教育等功能,保護珍貴的天然資源,並成為香港人近在咫尺和引以為傲的後花園。適逢今年是郊野公園成立四十周年,漁護署為此籌備了一連串的慶祝活動,但歡樂背後是接踵而來的一堆壞消息。今年一月,政府在《施政報告》中再次刻意把郊野公園和房屋問題對立,將發展郊野公園合理化。
選址已有前設 安排欠恰當
五月中,政府邀請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就大欖郊野公園範圍邊陲地帶及馬鞍山郊野公園範圍邊陲地帶的兩幅土地進行技術及生態研究,預計於下半年進行招標。政府雖在《施政報告》中指出「思考利用郊野公園內小量生態價值不高、公眾享用價值較低、位於邊陲地帶的土地用作公營房屋、非牟利的老人院等非地產用途」,但是事實上在「思考」過程中早已選定兩地作「可行性研究」,加上未有進行公眾諮詢,亦未有充分交代選址的原因,我們質疑政府在「思考」及「討論」發展郊野公園的議題上已具前設。
事隔半年,房協派出代表出席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於十一月二十四日舉行的會議。當時會議議程第六項是「由香港房屋協會簡介他們就郊野公園邊陲地帶作房屋發展的可行性研究」,惟我們翻查漁護署網頁,並沒有發現任何有關該項議程的工作文件,有委員亦表示在會議前未收過任何相關文件。在缺乏資料的情況下,相信委員難以在會議前為討論作充分準備。
房協在其後的會議上指出兩地是根據三個原則而選定,而且沒有假設必定會建屋。然而,該原則由政府或房協訂立,現時要求委員會在預設框架下進行討論,對委員並不公平。政府亦未指定委員會在是次研究中的角色,委員會現時只能處於被動狀態,未能就議題進行深入討論。
植林優化計畫 提升生態價值
這邊廂政府指大欖郊野公園的邊陲地帶生態價值較低,因此有潛質作發展,另一邊廂漁護署近年正積極推展「植林優化計畫」以配合《生物多樣性公約》。本社是其中一個參與計畫的機構,我們未來的植林區正正位於大欖郊野公園內。另外,以往我們也參與了漁護署的「企業植林計畫」,在大欖郊野公園與不同企業合作舉辦多個植樹和護林項目,負責策劃揀選樹種、規劃植樹地區,並有策略地種植本地樹種,經過多年的努力,大部分樹苗已逐漸長大,當地已從一個光禿禿山坡演變成一片片小樹林。再者,其他環團在近月亦於大欖錄得一百二十七種蝴蝶,可見其生態價值不容忽視。若政府認為該地「生態價值較低」,其實大可着手改善生態環境,就如通過上述計畫提升生物多樣性,假若以此為理由發展郊野公園,做法又是否公平?
郊野公園四十周年慶祝活動主題是「郊野四十.承傳共行」,寓意「前人在郊野公園種植樹木,創造了美好的環境,大眾要繼承這個重要資產,並傳到後世」。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當年的決定造就了今天綠葉成蔭的郊野,今天要保衞郊野公園同樣是為了下一代的福祉。下一個四十年,我們盼望仍能繼續為郊野公園的成立而慶祝,承傳郊野公園這個重要資產。
長春社公共事務主任陳穎君
刊於2017年12月4日星島日報綠色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