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生圍告急,近年開始講得太濫,但又的確是事實。新鴻基也好,傅氏家族也好,一直在南生圍一帶無間斷提交發展大計,廿層高住宅、獨立屋、居屋、老人院、公園、酒店、outlet mall、商業魚塘……總之應有盡有,南生圍有如肩負解決全港民生經濟問題的最好地方。
「唱好」發展的理由,同樣精彩,建屋填平濕地,講成有效利用土地資源;在公共空間起個公園,講成提供公眾設施方便遊人;攪商業運作魚塘,講成履行保育濕地責任;在魚塘旁攪商場、餐廳,講成仿傚Jaime Oliver、Gordan Ramsay重視「從農場到餐桌」、獨一無二消閒享受、優質生活體驗。
發展商的南生圍,就是可以沒有一幅供野餐、玩模型飛機的草地,沒有一連整片可作三色台電視劇、MV外景的蘆葦床,沒有拍甜蜜婚紗照、耍帥自拍照最佳背景的桉樹走廊。他們依然會問﹕為何搬走南生圍那著名的小橋地標到其他地方,會影響到你影相?為何濕地背後起多幾幢高樓、酒店,又會影響到你在南生圍拍片的雅興?南生圍起商場你我都受益,為何你硬要講「犧牲香港人資源,只為內地客服務」之類的說話?可見的未來,他們會繼續把社會人文、景觀價值作軸心的保育運動,定性成自私、好主觀、非理性、不顧全大局的禍港行為。
南生圍近年一堆發展大計,散落在后海灣「濕地保育區」及「濕地緩衝區」,這兩條防線的原意,應該是強調后海灣「保存魚塘的生態價值」、「保護濕地的生態,發展商卻不斷將這它們重新演繹。傅氏家族在「濕地保育區」的發展申請,強調濕地將「寸土必守」,這次沒有搞「水鄉式」項目,把獨立屋旁的水道當濕地看待,但仍堅持填平一整連片蘆葦床,在南生圍北面的保育區補種蘆葦算數,又借拆走塘壆加大水體面積,帳面上講成無濕地淨損失,但濕地面積增加必然會代表濕地功能增加?用魚塘補種蘆葦,拆走塘壆變成更大魚塘,會否變相取替原有生境的生態功能?
新鴻基的做法更加進取得可怕,將南生圍「濕地緩衝區」附近的土地盡攬,近年先有南生圍南面蠔洲路的多個住宅項目,早前榮基村附近又有酒店暨商場項目,最新一項申請則在酒店項目不遠處搞特賣場及商業養魚。後者的兩項申請選址在已平整土地,地盤本身生態價值不是有限嗎?不是又要說「棕土優先」嗎?有人要刻意以改善環境為由把發展合理化的同時,社會上下也極需思考﹕改善環境的真正意義,到底是種(多)幾棵樹綠化一下,還是整體考慮后海灣一帶雀鳥的生態連繫、修復已失去生態功能的濕地?
幾年前,有發展商慨嘆港人講保育太濫,是彌補善心,但事實是連那丁點善心也沒有,南生圍以至后海灣大限將至。且不談年代久遠的錦繡花園和加州花園,兩年前長實在豐樂圍濕地成功闖關,濕地豪宅化成事在望,大家有恨錯難返,不想一錯再錯的感覺,請勿放生發展商在南生圍任何的發展大計。
長春社助理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
刊於2015年7月16日立場新聞及香港獨立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