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無意履行、沒有實效的文件等於廢紙一張。過去廢紙尚有回收的價值,但從今日起,內地收緊固體廢物的進口,禁止未經分揀的廢紙、生活來源廢塑料、紡織廢料以及釩渣進口。而香港環境局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推出所謂「三紙兩膠」的口號,根本是政策上的大倒退,特區政府的承諾,就真是低端廢紙不如,連回收桶也不收。
內地收緊固體廢物進口
國務院辦公室在去年七月十八日發出有關《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除了在今年開始禁止上述的垃圾進口外,《方案》的主要目標,是要在一九年年底前逐步停止進口內地資源可以代替的固體廢物;而廢紙廢膠肯定不是內地不能代替的資源,也即是說香港最多只有兩年時間解決本身的資源回收問題。但環境局應對《方案》的所謂「乾淨回收」,說穿了是「眼不見為乾淨回收」,只是為了迎合內地入口管制要求,並未能解除在兩年內會爆的「不定時炸彈」。
環境局在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發出的文件中表示,「……把用畢的飲品和個人護理產品的空廢膠樽身(多屬一號和二號塑膠物料) ,在可行情況下作簡單沖洗,然後放入收集廢塑膠的回收箱。至於其餘廢塑膠,因市場配套及運作安排等因素,其回收價值不高,若一併收集反而會影響整批廢塑膠的回收效益,因此不應放進回收箱。」其後政府又搞出所謂「三紙兩膠」的名堂,「三紙」是指紙皮、報紙和辦公室用紙,而「兩膠」則是前述的盛載飲品和個人護理用品的廢膠樽。
「三紙兩膠」回收大倒退
在此必須指出,源頭減廢、乾淨回收的大原則是正確的,但單以市場配套決定回收何種物品是「堅離地」的做法,罔顧市民日常生活模式。例如環境局到今天也說不清如何回收的紙本雜誌,難道就叫人不看雜誌,單看政府新聞稿嗎?眾多環保團體也經常提出,要做到有效回收,政府的付出是必要的。
面對嚴峻危機,依靠市民在極短時間達至標準的乾淨回收不切實際。政府必須立即實行短期措施,臨時開闢場地成為短期回收分類中心,用人手或機器分揀回收物,即時提升回收物的品質,減少被內地禁止入口的機會。同時間亦應提供資助,盡快提升本地回收業界處理回收物的能力。政府也應考慮長遠培育本地的回收工業。我們不應寄望內地的回收標準會降低,反希望內地的回收工作可以愈做愈好。時間只有不足兩年,與其等垃圾圍城,不如趁機主動建立起本地的回收工業。
應主動建立本地回收工業
政府指最快在一九年下半年實施垃圾收費,也即是和內地完全停收本地廢紙廢膠的同一年。環團一直支持污者自付原則,但同時對市民宣傳也指出只要做好回收,垃圾費其實並不多;但現時可回收物料種類減少,意味市民將來可能要付出更多垃圾費,為垃圾收費是否仍然獲得支持添了變數。政府去年底搞了個「揼少啲慳多啲識回收」活動,找來「大嘥鬼」身穿同一口號的上衣跳舞宣傳,但政府又成日叫人咪做「大嘥鬼」,是否表示一早打定輸數呢?
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
刊於2018年1月1日星島日報綠色論壇